C-PLATFORM × 克里斯蒂安·尼亚博德
项目简介
在奥斯陆的NoPlace画廊,克里斯蒂安·尼亚博德(Per Kristian Nygård)将一座丘林搬进了展馆,自然起伏的山峦从入口处的门框涌进来,并压在窗户和墙壁上,几乎触及天花板的某些部分。郁郁葱葱的植被朝各个方向横扫和转向,形成一处山丘景观,吸引观众走近,并与自然展开互动。
这座随着时间不断生长的丘林,其实是一个艺术装置——“非红而绿(Not Red But Green)”,由挪威艺术家尼亚博德建造,旨在探索自然,空间和人造的多种可能。自然具有两面性,它既可以是令人畏惧的,同时又是被人亲近的。对于艺术家来说,“非红而绿”模糊了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界限,破坏了原本令人熟知的日常环境,将自然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并通过将大量有机物质置于室内画廊的环境中,来改变观察者对自然世界的感知。
为了创造起伏的地形,尼亚博德切割并建造了一个大型木制框架,然后用塑料布包裹结构,并用一层4500公顷厚的混合了草籽的土壤覆盖。那时正处在挪威100年来最温暖的夏天,尼亚博德在闷热的地下室里,耗时数月安装自己的作品。在展览期间,草籽在潮湿的土壤中萌芽,为了创造一个潮湿的生长环境,他每天给草坪浇灌20升的水。
在阳光的照耀下,土壤和纤细的草叶清晰可见,沿着白色画廊的墙壁延绵起伏,好像一块巨大的毛毯。较小的山丘在一排狭窄的窗户周围升起并落下,以免挡住阳光。置身于这样的绿色空间,参观者好像在微型的山丘地带徒步旅行,有一次,来参观的小孩子甚至在草地上睡着了。
去年,在ARoS三年展(ARoS triennial)上,“非红而绿 II”在ARoS – Århus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展出。这件作品内置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灌溉系统和配套技术,它不使用土壤,而是通过中性生长的培养基使植物生长。该装置采用椰壳作为生长介质的水培结构,内置浇水系统,由6个水泵和1300个小水滴管组成。
这件作品暗喻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,让人们想起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自然建筑思潮。这场运动源于快速工业化的美国对于回归土地的渴望,其核心思想是把古老的智慧回归建筑与生活,与地球和平相处,同时满足现代生活必要的舒适感、机能与安全需求。在取材方面,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就地取材;施工方式上,主要以人力及手工具为主要动力;在能源方面,主要使用太阳能光热、太阳能光电、风力等新能源,同时加强物质与能源的循环利用。
“非红而绿” 是一种对自然风景敞开怀抱的居住模式,它尝试把自然景观引入人造空间,来强化人与自然的纽带。与这种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设计是“反造型”建筑,它反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,提倡从建筑本身回归生活,消解与环境的割裂。尼亚博德的雕塑作品“框架(Framing)”则是这一理念的绝佳体现。
无论是将自然带回空间内部,还是让空间“消失”在自然环境中,设计师尝试消弭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割裂,同时造就以人为中心、而不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场景。这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将促使人们开创自然、建筑、空间与人的更多可能。
相关信息
克里斯蒂安·尼亚博德
挪威,艺术家。擅长以装置和雕塑来探索空间和物体的可能性与局限性。他一直积极参与特隆赫姆市的艺术活动。作品曾在挪威的NoPlace和阿克斯胡斯艺术中心(Akershus Art Center)等空间展出。代表作品:“非红而绿”、“花园”等。
本文仅供交流和分享,图文和影音的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。
2018年10月18日
未来文献库